
行業動態
庫存預警指數創新高 今年車市負增長已成定局
發布日期:2018-12-11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字號:[ 大 中 小 ]
汽車市場在2018年最后兩個月仍不樂觀,經銷商預期被濃重的悲觀情緒所籠罩。12月4日,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11月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75.1%,這個數據已創2013年開始發布庫存預警指數以來歷史新高。
截至11月,2018年的預警指數已經連續11個月在預警線之上,這也是多年來首次出現。流通協會預計12月仍會是高位,所以2018年可能成為首次出現全年度預警指數全部在收縮區的年份。從目前形勢來看,2018年汽車市場負增長已成定局。
汽車市場亟待盤活存量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早在年中就判斷今年汽車市場比較嚴峻,可能會出現負增長,并指出汽車產業的發展存在兩個矛盾,市場需求相對不足與生產產能釋放之間的矛盾,以及汽車市場本身結構性的不平衡。新車市場比較火爆,而二手車的交易卻較為慘淡,新舊車兩大市場發展不平衡。
解決第一大矛盾的關鍵點是生產企業要根據市場的行情和數據來自覺調整產量,調整各自的投放產品節奏,同時提升投放市場產品的品質和技術。而針對第二大矛盾,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肖政三則指出,“就汽車流通市場來說,這是供給側自身的矛盾,即流通本身的矛盾。從去年的數字來看,新車銷量近3000萬輛,保有量達2億多輛,但包括置換在內,二手車社會總交易量僅有1240萬輛,今年大概在1350萬輛。這表明盡管二手車市場在近兩年快速發展,達到兩位數的增長,但交易量還是在較低水平,對新車市場產生很大制約。新舊車市場要相輔相成,甚至要依靠二手車來拉動新車銷量。”
從流通市場上來說,要擴大二手車的交易量首先要盤活存量,拉動增量,因為存量置換快,置換的頻率縮短,交易量增大,必然會助推新車的銷售。其次是發揮汽車金融的杠桿作用,提升消費能力,撬動市場發展。另外是擴大農村市場。“用擴大商用車市場去增加農民收入,農民富裕之后的需求會轉移到乘用車上,反哺乘用車市場,甚至是整個汽車產業。”肖政三說道。
當前,二手車市場的發展遠遠滯后于新車市場發展速度的原因,究其根本還是政策因素。如何改善這個局面,肖政三認為首先要打破限遷,這方面目前已有成效;第二就是稅收制調整,調整現行的二手車增值稅稅務,以全額增收按照差額增收,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交易環境,培育有實力的二手車經銷商進入市場,提高二手車經銷數量的集中度。還有臨時產權的問題,同時,肖政三也提倡二手車從業者自律、規范、誠信,從政策、市場及從業者本身都要做好這些工作,二手車市場才真正得到快速、健康、有序發展。
價格下探影響整體車市信心
記者了解到,目前車市連續數月的不景氣已經導致車輛成交價格下滑,并影響經銷商的收益。對此,經銷商不得已讓利促銷,虧損銷售新車,以償還銀行貸款、完成廠家的銷售目標,拿到返利。
從消費者方面,價格的持續下降會使得消費者持幣觀望情緒更加濃厚,認為價格仍未到底,還可以再等。這就導致整個交易周期增加,之前消費者看一兩次車就會出手購買,現在則會多等待數月,使交易周期加長,成交量下降。價格的下探會對整個市場的信心,甚至二手車市場都帶來很大影響。去年12月銷售新車300余萬輛,但今年即便是“金九銀十”的單月銷量都未達到240萬輛,所以12月同比的負增長幅度甚至會比9、10月的幅度還要更大。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認為,車企想要安穩度過這次車市寒潮,準確判斷市場是關鍵。“車市的調整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競爭力不是一天鑄就的,是長期反映一個品牌的系統性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從主機廠家來說,能夠準確的判斷市場是很重要的。如果過于樂觀的判斷市場,在市場需求不足時,有過多的產能供給,一定會讓自己處在一個更被動的地位。另外各個主機廠家都在不斷地創新,包括布局出行和新能源領域,怎么抓住下一個消費熱點,提早布局這個消費熱點,是能夠在下一輪的競爭中處于主動地位的關鍵。機會和危機是并存的,越是調整的時候越應該為抓住未來發展的機會做出相應布局。”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示,目前各方需對2019年市場走勢有心理準備,但需求依然存在,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在某一段時間激發出來。這不能依靠于國家的臨時性措施,而是需要生產企業上下游的共同努力。同時國家需要出臺一些政策,來輔助維持汽車市場的穩定發展。
?